实录与融创建筑师陈遥的对话,南京百年丧葬服务4000253450融创九府的诞生是痛苦和幸福之中的新思想,新旧之中,回归当代的一种产品维度的新思考,重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深处,以融创九府的生长过程,更接近一种属于当代和未来的新人文关系。
(全文内容基于2018年9月5日对融创建筑师陈遥专访整理)
建筑档案:融创九府产品在研发中的难点是什么?
陈遥:建筑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思考怎样去寻找它的文化源头,怎样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再做选择性的吸收;在现代建筑与传统里又分别汲取哪些养分。这些年来,新东方建筑算是个百家之言,并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要做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状态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这里需要保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尊重,也需要对现代生活的一份理解,要把这两个方向连接到一起并有一个新的呈现结果,注定是一个很纠结的一个过程。
建筑档案:文化的延续与产品是怎么样进行融合的?
陈遥:提出九府系的构想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最早的时候是零九年,我们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开始做一些新的建筑精神的讨论。大概过了三年开始真正启动,16年尝试九棠府的时候产品已经趋于成熟。一开始我们并没有设定好一个产品全貌,差异性的思考过程中一点点积累促生了最后的研发成果和建筑创新。
"九府系遵循的实际上是中国人传统里的礼制观念。无论是做现代中式抑或传统中式,我们遵循的仍然是对传统礼制观念的理解,这是恒定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礼制就如同国外的黄金分割比例是0.618固定不变的,我们的传统礼制占有的比例也是固定存在的,但它和国外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虽说是现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却很少做一些像结构主义非常灵活的空间构筑手法,也并非一味地追求现代。"
建筑档案:传统建筑文化如何构建在当代生活之中?
陈遥:通过传统礼制观念回归到建筑本身,建筑本体的规制又会面临新的思考,现在很多传统建筑里的规制,即使是传统建筑修旧如旧的修缮方式,也不一定有一个规制或者一个标准体系,如果又综合建筑的现代风格表达一同考量,建筑本体的既定规制很大程度上会对现代主义风格的表达产生制约性的影响。
首先在材料上就有制约,大家印象里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更多的是砖、木,那么受砖、木属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在高度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要在这种局限性中建造心中理想的建筑,中国人自然而然把“心之大”寓于“形之内”,运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随之演变为一种“府制”的观念与规划,即“形之内”具化为“府之内”的规制。大家可能都去过故宫,去过颐和园,也去过恭亲王府,精巧的构图手法在建筑与园林就展现了极强的震撼力。
另外,现在有了强大的现代材料供应体系,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守着老祖宗,非要捡回来一些不合用的糟粕放回传统,还说是为了延续“香火”,硬生生地去做砖、木制结构,那样建筑是不节能又不保温的,也过不了国家节能环保的规范要求。其次,人们现在要节约资源,占地率尽量要小一些,我们的房子要纵向延伸,所以这些使我们不能再像以前的规制那样,有钱人住在大园子,没钱人住小破房子,现在的人口密度与城市居住密度都要求我们的建筑一定是节能、低碳又环保的。如此,当代建筑第一要考虑是否适应现代人的居住生活方式,可能要更具体化来达到对于城市核心资源的共享化,这一定人居建筑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如果要让建筑的选址在城市的核心区或副中心区才能够让它享受到城市配套的便利性,那么现代建筑产生的问题上也要符合建筑规制的传统理念。从前中国没有太高的房子,现在要把房子修挺拔,就要在空间、细节、辅助关系等规划上加以平衡,其中的难点在于:建筑变高了又如何保持原有的规制要求。那么在思考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营造工作的细节都要非常谨慎,不能再用某种单调的手法,而需要更多的打磨。”
建筑档案:产品在不同地域的落位有什么哪些差异?
陈遥:融创九府在中国西南区域一共做了九个,但从集团来说,整个九府是纳到集团的统一品牌管理投资当中的,是把九府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融创品牌来呈现的。针对西南区域来说,目前我们落地的九个里面包括了西南的各个重要城市,除了南宁、重庆、成都之外,昆明、南充、贵阳也会在不久之后呈现,我们现在在西南各个城市展开开放式的布局。"
同时,在建筑规制之外的文化本体工艺上要找到一些地缘性的特点。比如重庆有自身的码头文化、山水文化与色彩文化,云南自身的丝带文化,贵阳独有的山地条件和气候特征,并要结合这些气候特征、人文文化、地理特征等来产生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小变化,这是一定要考量的。因为设计这件事不能把它僵化,如果把它僵化,从一个复制到另一个看似很容易,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错的。比如你前面明明是一片海,最后你把这个建筑跟海不发生任何关系,这是不对的;如果要复制,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找海和人、海和规制、海和空间的关系,甚至是呼应自然与人之间与建筑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是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去做的,哪怕是同样命名的项目,也不能忘记它们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