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66年白崇禧逝世,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其子直言:父亲死于心脏病,蒋介石没杀他的必要
2025-01-05 11:33
发布于:天津市
1986年,白崇禧去世20年后,他的女儿白先慧“排除万难”来到了大陆,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桂林看一看。
之所以要用“排除万难”这个说法,是因为无论是白先慧本人,还是她周边的亲戚朋友们,
都觉得她回到大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主意。
要知道,在1948年中共公布的内战国民党首要战犯中,白崇禧赫然列在第四位,
排在他之前的仅有蒋介石、李宗仁、陈诚三人。
彼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已经相互不联系多年,在台湾生活久了的人都不太知道大陆是什么样子。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国共之间的仇恨还没有过去,白崇禧的后人若是去了大陆,还会向老鼠过街一样被人人喊打。
犹豫了一段时间后,白先慧还是坚定了回乡的决心,她说:
“就算被抓起来,死了也值得!”
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到大陆的白先慧,最开始犹如惊弓之鸟,一切行事都以小心谨慎为上。从香港来到桂林后她甚至不敢住宾馆,而是住在了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家中。
为防止惹上麻烦,她还再三叮嘱李秀文和她的家人们
:“我这次来桂林谁都不见,万万不可走漏消息。”
在这种仿佛将自己置于谍战之中的心态下,回到桂林的白先慧其实也没什么心情欣赏大好河山,甚至都不太敢踏出李秀文的房门到街上去。
这样做无疑是违背了她来到大陆的初衷,会让她这次返乡遗憾重重。
好在李秀文对局势了解比较清楚。1949年后,李秀文曾经先后在香港、古巴、美国等地居住,直到1973年才返回祖国,在桂林叠彩山旁一处楼房中住了下来。
得知她回国居住后,政府还专门为这位李宗仁前夫人将这座她四十年前住过的房子修缮一新。
享受到这些待遇的李秀文知道,
大陆对于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早已没有那么仇恨了。
因而,她建议白先慧大胆出去走一走。
最开始的时候,白先慧只敢在晚上出去看一看。自然,她没有发现任何人跟踪她,甚至都没有人多看她一眼,完全将她当成了一名普通游客。
于是,她大胆地在白天走上了桂林街道
,走遍自己曾经十分熟悉的大街小巷,去自己童年的旧居、曾经读书的学校回忆自己幼时的美好时光。
在桂林肆意转了好几天,白先慧发现自己是完全自由的,她便更是放松了下来,拿着自己专程带来的照相机将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桂林都留在了照片了里,这样还可以带回台湾,让自己的亲人们也看看故乡。
又过了几天,她终于敢从李秀文家中搬出来了,直接住到了当地一家饭店里。饭店的服务人员周到又热情,让她居住得十分舒服。
就在白先慧以为自己只是享受到了普通游客的待遇时,结账的时候却被告知:
“不收您的费用,欢迎您和家人常回来旅游和居住。”
多日来已经放松的白先慧愣了一下,又将自己的警惕找了回来。她问道:
“你们知道我是谁?”
这名普通的女服务员笑着回答道:
“知道,您是白崇禧将军的女儿,他可是抗日名将。可惜没来得及回家乡看看,就客死异乡了。”
这段话给了白先慧相当大的震撼。是啊,她回桂林这一趟,除了自己思念家乡之外,
不也是为了完成父亲当年的一大遗憾吗?
或许,随蒋介石退到台湾是白崇禧一生之中
最为后悔的决定之一。
当年李宗仁曾经劝过他,
无论去哪儿都不要去台湾。
李宗仁自己在“战犯”名单上排到了第二位,但没有去到台湾,而是出走美国。1965年他回到北京时
受到了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最终于1969年在北京安然逝世。
没有听李宗仁劝告的白崇禧则在台湾度过了自己黯然的晚年,
就连死因都成了一个谜。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白崇禧与他的矛盾已经处于愈演愈烈之势。
1948年国民党表示要实行宪政,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的时候,蒋介石不出所料地担任了总统一职,而副总统则落在了他最不希望当选的李宗仁身上。
据说,4月28日最后投票的时刻,蒋介石听到电台内播音员报出李宗仁选举过半的消息后愤怒不已,
一脚直接踹翻了收音机
,拿起自己的手杖和披风便坐上了车。
侍从大着胆子问了一句他要去哪儿,蒋介石也没有说话,侍从只能按照他的习惯往陵园开。
车子快到陵园的时候蒋介石高喊要回去,而回去之后他又立马吩咐再开。
如此往复几次,才算平息了自己的心情。
李宗仁是桂系出身,与白崇禧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他能够当选副总统,白崇禧在背后出力不少。
此前,桂系已经与蒋介石爆发过不止一次冲突:1
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便是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合力逼迫。
再次复权后,蒋介石始终坚持将白崇禧和李宗仁二人分开,并且尽量不给两人实权。
当然,白崇禧和李宗仁也不是吃素的。尽管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立刻将白崇禧调到武汉担任“剿匪”司令部总司令。
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他在行军打仗上的确是有一套的,虽然吃惊于蒋介石突然让自己主持华中“剿总”,却也很快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华中只能有一个“剿总”,总部设在蚌埠。
这个建议在蒋介石眼中无异于收揽兵权,他将白崇禧调到华中的目的是不让他和李宗仁同时在中央,却不是真的要重用于他。
因此,蒋介石坚持在徐州设立另一“剿总”,由自己的心腹刘峙负责。
听得此消息,白崇禧立刻带着夫人躲到上海去了。
这也不是完全为了斗气,淮海一战在即,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正在逐渐壮大、由弱转强,国民党想要在江面防御住南下的解放军,
必须有统一的指挥。
蒋介石一味忙于派系斗争,再加上一些自大的情绪,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但白崇禧也是为了斗气,或者是,还是为了国民党内部的斗争。蒋介石派人去请他回到任上时,是同为桂系的黄绍竑一句话说动了他:
“将来时机成熟,你可以制造形势迫蒋下台,让李宗仁出来收拾局面,我们岂不是大有可为吗?”
这句话让白崇禧心中大动,立刻动身前往武汉就任。只不过他目的不在于与解放军对抗,而在于整合华中国民党有生力量,
斗倒蒋介石。
上任后的白崇禧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六省联防”
,就是借“和平”的幌子抵制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攻击,达到压迫蒋介石辞职的目的。
如果蒋介石强行违背民意内战,各省军民便要联合起来要求他下野。
这计划一看就知道没办法阻止解放军南下,但熟悉历史的读者们肯定知道,在这之后不久蒋介石真的
被逼再次下野了。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下野,李宗仁肩负起了
“国家兴亡的千钧重担”
,其实也就是与中共方面的和谈问题。
所谓“和谈”,谈的是国民党划江而治的白日梦,这自然是中共方面决不能忍受的。
4月中旬,中共方面的最后态度摆到了白崇禧面前:
政治要过江,军事也要过江,而且很快就会过江!
果不其然,几天后的4月23日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灭亡。作为国民党高层的白崇禧此时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
是否去台湾。
比起早就计划好逃亡的蒋介石,白崇禧还有一些作为将领的傲骨。他从武汉退守长沙,又进了自己的大本营广西,但最终还是一败涂地。
就在这时,蒋介石发来了邀请函。
1949年12月上旬,罗奇携带着当年欠华中部队的数万两黄金军饷来到了白崇禧最后的栖身之所——海南岛,劝说他前去台湾,还说蒋介石有意让他出任“行政院长”一职。
白崇禧半信半疑,最终还是随罗奇去到了台湾,
这也是他后半生悲剧的开始。
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承诺会当真吗?先来看看他此前是如何评价白崇禧的。
在1949年11月2日的日记中,蒋介石这样写道:
“白崇禧昔对余之毁灭方式,不仅诽谤诬蔑,而且公然造谣,以白为黑,以无为有,是非倒置,功过混淆,投机取巧,寡廉鲜耻,其恶毒阴险有过於共匪之借刀杀人者。党国不幸,生此奸回,苍苍者不知将何止,极耶!”
“寡廉鲜耻”、“恶毒阴险”、“奸回”
……这一句句直接骂人的话,鲜明昭示了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态度。
毕竟,两人在国民党内党争多年,蒋介石几次下野背后都不乏白崇禧的作为,他又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如何就能将此事轻轻揭过呢?
也许此时的白崇禧也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选择了相信蒋介石吧。
这一时期对于白崇禧来说还有另一件大事发生:与他关系甚是亲密,被外界合称为“李白”的李宗仁在1949年底置大局于不顾,
以“治病”为理由跑到了美国。
对此,白崇禧是十分不满的。或许此时的李宗仁已经意识到国民党再无“反攻”可能,又不甘沦为蒋介石的棋子,这才一走了之吧。
然而心中仍有一丝执念的白崇禧没有看清楚这一点,他最终选择了退到台湾。
次年初,蒋介石开始为“复职”拼命努力,这也自然与在美国的李宗仁产生了冲突。这一次,白崇禧没有站在李宗仁身边。
1月他与桂系的李品仙等人共同致电李宗仁,劝他可以为将来留余地,当下不妨先退一步,甚至建议他
“自动解除代总统职务,致电中央”。
蒋介石的面子工程做得也不错,在自己“复职”当天,他还专门邀请了白崇禧等桂系将领赴宴。
白崇禧内心也知道自己与蒋介石之间恩怨纠葛非一两天能化解,
便尽量作出了与李宗仁划分界限,绝对支持蒋介石的样子。
然而,本就多疑的蒋介石怎么可能就这么放下成见。在1月底的日记中,他还写道:
“白崇禧又在台北作无耻无赖之宣传煽惑,希图作最后之毁蒋运动,对此应有以制之。此奸不去,姜笋混淆,无以复兴”
。
4月2日他再次宴请白崇禧,请客后却又十分不高兴,又在日记中大骂白崇禧
“伪言伪行”、“害国害民”。
刚到台湾的时候,虽然蒋介石看白崇禧是一万个不顺眼,却也为了巩固统治而不能轻易将他如何。
但这个时候美国人给了蒋介石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随着美国出兵朝鲜,
中国开始将兵力向北集中,蒋介石在台湾省的统治日益稳固。
大权重握的蒋介石,发动了被称为“白色恐怖”的大规模整肃行动,
首当其冲被清除的便是白崇禧。
刨除过去的恩怨不看的话,这次白崇禧遭受的算是无妄之灾,他来到台湾后对蒋介石的支持态度已经相当明确了。
但一是因为积怨已深,二是蒋介石或许将李宗仁在美国的反蒋活动也算在了白崇禧头上,
他对白崇禧的处置相当严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952年10月的“七全大会”上,那些被蒋介石边缘化的国民党元老们大多被安排了一个“中央评议委员”的闲职。
但当陈诚建议给白崇禧这个职位时,蒋介石予以了最坚决的驳回。
在当天日记中,他仍不忘痛骂白崇禧一通:
“白之罪恶,举世上所有无耻、污秽、贪劣腐败、倒戈叛逆、军阀、奸诈阴险、狠冷酷诸德乃集于其一身而有余……”
纵观蒋介石这几次的日记,可以看出他几乎是将最恶毒的词语都用来形容白崇禧了,同时也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悉数归结到了桂系头上。
这显然是有失客观的,可惜当时也无人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为白崇禧伸冤。
最终,白崇禧只保留了一个
“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的虚职,表面上享受着一级上将的终身待遇,但实际上一丝一毫的实权都没有。
为了防止他“反蒋”,
台湾情报部门在白公馆不远处专门设立了一个派出所,
就是为了监视白崇禧行踪。
专门被拨给白崇禧居住的房子被起名为“退思园”,其中的含义再明显不过了。而且这几间房子的质量相当不好,经常漏雨。
白崇禧一家人也没有抱怨,只在房子中养鸡种菜。
此时的白崇禧也没有指望自己还能呼风唤雨,在逆境之中他无可作为,只能选择逆来顺受。
政治上备受打压后他将精力转向了家庭和宗教,偶尔与少数朋友外出打猎或者下围棋,极少再参与到政治活动之中。
因他有一个“伊斯兰教会长”的头衔,中东地区元首曾经指明要求白崇禧回访,但这也被蒋介石拒绝了。
白崇禧的妥协没能换来蒋介石的放心,反而让事态愈演愈烈。到了50年代中期,
监视白崇禧的任务已经从暗处转到了明处,而且从监视他的居所改成了全程监视。
只要白崇禧出门,就必定有特务车跟在身后。
对于任何人来说,这种背后始终有人跟随监视的感觉都相当不好受,白崇禧也不例外。实在无法忍受之下,
他于1956年5月2日提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足足有两千五百字,一开头他先小心翼翼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并历数自己这些年的功劳与苦劳。
紧接着,白崇禧不忘再次撇清与李宗仁的关系,并对蒋介石大加赞赏。最后,才小心翼翼提到监视之事,
并希望蒋介石能够还他自由。
这封信同样被抄送给了陈诚,陈诚只打了一个马虎眼,说这些人是便衣保护他的。这些话骗骗小孩子还行,怎么可能骗过宦海沉浮几十年的白崇禧。然而,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就是了。
多年后,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还能清楚记得那辆特务车的样子:
黑色吉普车,车牌号15-5429
,可见无时不在的跟踪给孩子们心中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跟踪之中也有一些趣事。
例如有一次白崇禧的夫人带着孩子们外出看热门戏剧《红娘》,那天的天气极冷,还下了不小的雨。
一家人出门后发现那辆黑色吉普车照例跟在了身后,这次白夫人在无奈之余,还生出了几分怜悯,觉得这些特务也十分辛苦。
因而,她让白先勇去多买了三张票,
给车上跟踪的三个特务,邀请他们也一起去看戏。
陈诚对监视一事打马虎眼,蒋介石更是置之不理。在白崇禧此后的生命中,监视他的特务始终如影随形。然而,白崇禧的生命其实也进入了倒计时。
1966年12月1日晚,他与前“外交部长”叶公超一同去赴宴,巧合的是两人都因为得罪过蒋介石而被特务密切监视。
宴会后两人同车离去,第二天白崇禧便与世长辞。
正因为这一切的巧合,导致白崇禧的死蒙上了一些谜团,总有人觉得他并非自然死亡。
其中,谋杀的说法是最多的。
毕竟蒋介石当时对白崇禧猜忌之心丝毫不减,暗杀又是前军统的拿手好戏,他派人暗杀白崇禧也是说得过去的。
曾经在台湾担任
“保密局侦防组组长”
的谷正文回忆称,当时白崇禧在“保密局”内有专门的监视代号,
就叫“老妹子”
,蒋介石对他格外猜忌不安,曾经专门找到毛人凤调查白崇禧。
谷正文说:
“当蒋介石怀恨一个人的时候,他所采取的报复手段是非常彻底的。”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此前蒋介石的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谷正文说这话最大的原因是1954年时蒋介石便命他筹备谋杀白崇禧。
当时蒋介石对他说:
“白崇禧是历史罪人,一定要制裁他。”
于是在接下来的12年中,
谷正文精密策划了三次谋杀行动。很多人都认为,白崇禧便是死于谷正文之手的。
还有一种更加香艳的说法,说白崇禧是风流而死。
《章回小说》杂志(2010年)中有一篇说,1966年12月1日晚,白崇禧与自己晚年的护士张小姐一同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他赤身死在床上,而张小姐不见踪影。
在这些说法中,可信度更高的或许是他儿子、著名戏曲家白先勇的说法。
白先勇在《父亲与民国》一文中郑重澄清自己的父亲是
“因心脏冠状梗塞病逝”
。后来他还专门谈及此事,
说蒋介石谋杀白崇禧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当时李宗仁已经到了北京,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岛内也没有任何紧急情况。
白先勇还专门讲过自己家族的心脏病史,说自己的父亲一向有冠状动脉心脏肥大的症状,自己也因为心脏病做过手术,
他的哥哥同样曾经因心脏问题动过刀。
这种家族遗传病,似乎更能说明白崇禧只是单纯死于心脏问题。
种种说法莫衷一是,却都改变不了这位曾经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将领在异乡落寞去世的事实。
在他生前对他恨意十足,警惕心十足的蒋介石,于白崇禧去世之后反倒给了他应有的待遇。
台湾当局以最高规格安排了白崇禧丧礼,于当年12月9日举行了公祭,蒋介石还颁发了“轸念勋猷”的挽额,并亲自到台北殡仪馆灵堂献花。
三十岁不到便成为广西大军阀,四五十岁时在抗日战场上大展神威,末了在台湾的小岛上受人监视与白眼,甚至未能回自己的家乡看一眼,白崇禧的晚年比起他一生其他时候来说,要苍凉得多。
好在,二十年后女儿弥补了他的遗憾。白先慧从桂林回到台湾时带了一大袋子沉重的行李,其中有桂林的土,还有山上和漓江里的石头。
过安检时过磅员听说她要将这些乡愁带回台湾,便笑笑免了她的托运费。
在飞机舷梯处,她又拜托工作人员帮自己拍了一张照片,再次让自己与家乡融为一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