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22日)11时27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昼将一天比一天长,所以民间也说“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设立的,起源于春秋时期。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梁勇:中国古代冬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民间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北方,尤其在河北,冬至全家团团圆圆吃饺子是一个最普遍的民俗,也叫“消寒”。
河北邢台有一家近百年的老字号清真饺子馆。冬至来临,顾客络绎不绝,人们每年都会在冬至这天携家带口地到这家饺子馆吃上一顿。家人们团团围坐,期待着以后的日子平安喜乐。
邢台市民 牛军志:祖祖辈辈都教,过冬至吃饺儿,不冻手,不冻耳朵,家里人团团圆圆能坐一块儿过个节,挺好的,是吧。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民间“九九歌”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ー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开,八九燕来,九九加ー九耕牛遍地走。”
悠久的文化习俗——九九消寒图
冬至之日,我们进入了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也就是第一个“九”,如此经过“九九”,也快到第二年的春分了,那时候天气转暖,万物渐渐复苏。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宫中杂档中有一幅《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且须成完整语句,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 高建平:我们馆藏的《九九消寒图》多种多样,皇宫里以填图《九九消寒图》为主要消遣,很有文化气息。
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这幅葫芦形状的消寒图,内容是中国历史。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 高建平:这是1923年的一个消寒图。从图上看,这一年是个暖冬,整个数九天气里,晴天比较多,冬天只下了三场雪。
为了再现《九九消寒图》画九的场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原了图画形式,让人们感受“画九”的独特魅力。
饺子 过冬至 数九消寒体验民俗
传统上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北方,吃饺子是冬至的“标配”。今天还是数九开始的第一天,接下来,我们一起到河南南阳和河北的武强,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月21日,在南阳市区温凉河畔的医圣祠,一年一度的冬至仲景娇耳节正在举行。活动现场,当地一家卖饺子的企业摆了十几口锅,一边是大家忙碌着现场包饺子,一边是不断地往热气腾腾的锅里下饺子。活动从上午9:30开始,前来品尝饺子的群众络绎不绝。
在这里,游客不但可以品饺子、喝中药茶饮,还可以了解医圣张仲景和娇耳传说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冬至,也是寒冬数九天的开始。在中国北方的传统民俗中,人们认为,冬季最冷的天数有九个九天,共计八十一天,度过八十一天之后就可以告别寒冷,开始春耕生产了,也因此诞生了数九的歌谣和用来计数一年中最冷天数的《九九消寒图》。在河北武强县的年画博物馆,就保存有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图》。冬至来临,当地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也会组织孩子们来博物馆了解冬至和数九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