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白事”,也有本科了。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并赋予其职业本科大学的定位。
首批设置包括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招生计划,现代殡葬管理专业今年将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120人。至此,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横空出世。
过去,世俗眼光往往恐惧和忌讳死亡。殡葬似乎是一门让人不敢轻易靠近,甚至要退避三舍的行业,“低调”一直是其代名词。
据了解,此前我国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10余所院校开设了殡葬专业,培养的最高学历层次为专科。
随着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官宣诞生,殡葬行业也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很多人感到好奇,殡葬专业需要升格到本科层次吗?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学的是什么?毕业后能干什么?
连日来,记者对话多位从业者、高校代表及行业专家,试图揭开殡葬行业和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的神秘面纱。
殡葬市场需求趋向多元
专科毕业的他们常感“力不从心”
婚丧嫁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的“大事”。
尽管生命画下句点,但人们仍努力维护着最后一刻的尊严。收殓入殓、化妆整容、葬礼告别、遗体火化,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
“出生和死亡是一样重要的。作为人生终点的摆渡人,要让每一个逝者以体面的模样离开人世间。”这句话来自杭州殡仪馆的徐宇洲。从业20余年的他在杭州殡葬专业毕业生圈子里,算得上“老法师”般的存在。
2002年,徐宇洲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殡葬专业大专生,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成为杭州殡仪馆招收的第一批殡葬专业大学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995年,随着该校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创建,中国殡葬职业教育的空白得以填补。自此,越来越多的殡葬专业人才从学校起航。
老徐回忆道,21世纪初,愿意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早些年,(殡仪馆)能招到的大多是胆子大、文化程度比较低又迫于养家糊口需要的一批人。”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徐承载了很多期待。
老徐担起的是殡仪馆里的“手艺活”——遗体化妆师。每天他都要带领同事为遗体做防腐、整容、化妆。
通常,老徐会提前与同事一起,把预约次日火化的遗体从冷藏柜里拉出来,然后为逝者整理仪表、清洁、消毒、上妆、定妆等。如果是女性逝者,老徐会根据家属要求,给她们擦上适量粉底腮红、画眉毛、涂口红;男性则会刮干净胡子、用发胶固定发型等。
碰到创伤比较严重的逝者,遗容整理也更加复杂。往往需用特殊材料填充缺失部位,再细心包扎、缝针、化妆……最长一次,老徐与同事三人,连续操作了八九个小时,才“将将”修复完。
经过老徐的打理,每一位逝者遗容都变得安详,显得体面而有尊严,肤色从惨白转为红润。家属们感慨:“就像睡着了一样。”
即使已经受到许多认可,老徐仍感到有些赶不上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懂得多,遇到不明白的很会在网上查,比我们更能适应当下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老徐认为,及时吸收更加专业的新鲜血液,非常必要。
1997年出生的丁洪,正是老徐口中“懂得更多”的年轻人。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后,丁洪就在杭州殡仪馆从事告别会司仪主持工作。作为人生谢幕礼的“导演”,他用语言诠释对生命的尊重,抚慰生者的伤痛。
每次告别仪式前一天,丁洪会提前与逝者家属沟通告别仪式流程和司仪稿。多年的学习让他对需要忌讳的点或是处理突发情况的方法了然于胸。比如,不能说“你好”“再见”,过程中若遇到家属情绪失控该如何处理等等。但偶尔,丁洪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原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大家的“告别”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有的想在告别仪式上弹钢琴、拉小提琴,有的想要全息影像,还有需要用外语来主持……“服务越来越难做了。”丁洪感慨道。
大专毕业的殡仪服务员马敏敏也有同样的技术恐慌。“殡葬目前还是一个比较传统、单一的行业。为了满足家属个性化需求,还是需要一些在其他领域也有所擅长的跨界型人才的加入,比如播音主持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等。”
事实上,除了对跨界技术的迫切需求,殡葬专业专科毕业生在管理层面的窘境同样突出。杭州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殡仪馆管理岗中几无殡葬专业毕业学生的身影。年轻的殡葬专科毕业生走进殡仪馆工作,带来行业新技术,但就管理岗位来说,还是更需要本科以上的专业对口毕业生。
随着本次民政职业大学推出中国首个涉殡葬本科专业,从业者的诸多困境似乎有望被打破。然而,站在新的节点上,从业者也有所疑虑:“会不会只是多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头’?”“学习内容上有没有升级,能不能为家属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殡葬专业本科生是否更能满足管理岗的需求?”……